防紫外线性能评价方法
5.1.1直观法 即分别使用防紫外线织物和相同材质的非防紫外线织物覆盖皮肤,通过照射紫外线进行直接的对比观察。
分光光度计法 该方法应用积分球式分光光度计,通过测定各种布料试样的分光透过率曲线,可以判定各波长的透过率。也可以用面积比求出某一紫外线区域的平均紫外线透过率。
这种方法又分为全波长域平均法和特定波长平均法,前者是选取全部紫外线区域,求其透过率平均值;后者则是选取*波长进行测量,比如在红斑效应较大的305nm、360nm处进行测量,再取平均值。
用这种方法测试时,对于有荧光的试样,测量时受光前部要安装荧光过滤片。
变色褪色法 简易变色法是用来比较不同织物防紫外线性能的、定性的测试方法。是在不同的织物试样下面垫着相同的感光纸,然后放在太阳光下(或人造光源下)暴露15-30s,再把感光纸定影处理后比较其颜色浓淡。感光纸色淡的,显然感光少,其上的织物防紫外线性能高。要提高可比性,这种方法和测试人体防晒系数一样采用紫外灯代替变化较大的太阳光源,以便于交流试验结果。采用耐晒牢度标准卡还可使测试结果具有定量性。把被测织物覆盖在耐晒牢度标准卡上,用紫外线灯在距试样50cm处照射,分别测出标准卡达到一级变色的时间,可进行定量分析。
紫外线强度累计法 紫外线透过有一个累计问题,紫外线少时延长测量时间和紫外线多时缩短测量时间,测得的累计量几乎相同。为此,采用紫外线强度累计法测量更有实用意义。其方法是用阳光式紫外线灯照射放在紫外线强度累计仪上的织物,按给定时间照射,测定出通过布料的紫外线累计量(Q)。并在未放布料的状态下,测定相同给定时间的紫外线累计量(Q0)。然后进行计算:
紫外线透过率=(Q/ Q0)×100%
紫外线遮蔽率=(1-Q/ Q0)×100%
在这一测量中,所谓给定时间是使Q0不**过10J/cm2的时间。
分光光度计法和紫外线强度累计法都属于UV仪器测试法。
对于测量方法,由于测量仪器不同而使测量值不同。通过比较不同测量方法对相同防紫外线织物屏蔽率测定平均值之差,发现分光光度计全波长域平均法较小,为1.9%;分光光度计特定波长平均法较大,为10.9%;紫外线强度累计法为6.6%。
由此可以认为,采用分光光度计全波长域平均法比较准确,宜作为统一的测试方法。
影响紫外线性能测试结果的因素 5.2.1产品的荧光效果 在测试过程中,纺织品上的染料或白度剂可能会发荧光,这样将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当采取措施,如考虑增加滤片等手段,减小荧光的影响。
不同类型织物组成的产品,如不同原材料,也应分别测试。这是因为不同纤维对UPR的吸收性能不同。
试样的前处理 对试样是否需经水洗会对如棉、丝和粘胶等织物产生收缩,使纱线间的孔隙变得更小。
试样状态 应规定在试样干态下测定。当样品润湿时,如汗或水(海水、淡水、游泳池的水等),一般UPF都会降低。当水充满织物的孔隙时,使光的散射比孔隙中为空气时少,由于折射指数的不同,因此织物会透过更多的紫外线。
防紫外线效果评定指标 防晒品大多标有SPF或PA:SPF(Sun Protection Factor)是显示防止UVB伤害的防晒效果数值,PA(Protection UVA)则是指防止UVA到何种程度的指标